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相信也有不少同學對這句話深有體會,初一的時候,自己的學習成績還算不錯,但是從初二開始,成績就開始下滑。
初二是孩子成績下滑的高危期,主要原因還是同學們的學習方法有問題。我們都知道,小學時期,只要孩子認真努力學習,成績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而進入初中之后,隨著學習任務的加重,如果不重視學習方法,學習就會出現各種問題,初一還能單靠小學時期的積累撐過去,而初二開始,問題就開始“爆發”了,學習成績也就隨之下滑。如果還是依靠單純的死記硬背、不積累知識、學習耍小聰明,那么初三成績就是天上地下了。
所以,同學們要盡早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學習,要肯動腦筋,勤思考,善于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問題,并尋找解決辦法。學習,要多做積累,課外閱讀做積累是必須的,不能忽視了。
2、學習不能耍小聰明,而是要刻苦、勤奮,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尤其是要培養自己意志力,不能說遇到一點困難就放棄,不能看著成績稍有下滑就不學了,學習成績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波動的,只要自己勤奮學習,堅持到底,最后一定會成功的。
3、同學們還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跟智商只有半毛錢關系”,對學習成績影響最大的還是同學們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同學們終身受益。
預習習慣
不管是學習哪一科,同學們都要抽出時間提前預習,相信同學們的老師也經常要求同學預習吧,但是又有多少同學做到了呢?預習是讓同學們提前找出自己的學習問題,然后再聽老師講課解惑,如果不提前預習,在課堂上跟不上老師的教學思路,就會影響自己的學習進程。
課堂習慣
說到良好的課堂習慣,就不得不提到同學們做課堂筆記這件事。一本好的筆記本,對同學們學習而言,非常重要,因為學習的精華知識都在這個筆記本上面,但卻有不少同學在做課堂筆記的時候,顧此失彼,從而影響了學習。
同學們在做課堂筆記的時候,就要注意這幾點:
主要是以聽老師講課和思考為主,記筆記也并不是把老師的板報全部抄下來,而是記提綱,提綱是對知識的梳理,是記筆記的重點;
再一個就是記問題和及疑點,上課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自己沒有聽懂的知識點,要么同學們選擇當堂課就跟老師提出來,要么就把問題記下來,便于課后跟老師同學溝通,直到把疑問弄清楚。
最后一個就是要學會記總結,一般老師講課最后都會有一個總結部分,同學們要記下來,這是對當堂課的知識濃縮。除了老師的總結,同學們自己也要學會總結,分析當堂課的重點,以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分析自己的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對自己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有著很大的作用。
4、初二,絕大部分同學進入青春期,這一時期,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情緒、心理起伏都比較大,再加上生理因素的影響,同學們有一定的心理負擔。那么這時,不管是同學們自己,還是家長都要注意了,如果同學們自己有煩惱,可以找人傾訴,不要把這些壓力埋在心里;而家長和老師也要注意,多觀察孩子,及時地用適當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家長們要切記的是,千萬不能同青春期的孩子蠻干,青春期的孩子大都具有逆反心理,家長越是用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孩子越容易反抗,導致家長和孩子的心越來越遠。我們要學會尊重并認可孩子,給孩子一個民主、平等、寬容、溫暖的家庭環境。
所以,孩子升入初二,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挑戰,對家長來說,也是一樣的,家長要和孩子站在一起,支持和理解孩子,幫助孩子戰勝難關。
相關推薦:
- 初中語文:議論文閱讀中必須討論的問題總結了閱讀議論文的相關知識點。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與以前的敘事閱讀知識點相比,內容更少,體系更強。這是否意味著議論文是一個沒有凹點的馬平川?據估計,孩子們會皺眉嘀咕:怎么會這么容易呢?那么,今天我們將結合具體類型的問題來討論回答問題的技巧和...
- 中學生學習的十二個習慣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 教育不是搞轉型產品,不是搞短平的小企業,兒童早期教育而是更多地把古老的上一代逐漸積累下來的那些優秀的文化積淀傳承給下一代人,它應該是很有規律的。良好的習慣是孩子所儲存的資本,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