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針對性復習的可行性:
A:為什么要復習語文?
我高一的時候語文成績不怎樣,雖然也過得去,但是和我自己的期待差得比較多。特別是到了文理分科后,我這種理科小弱壓力很大呀,不得已,便在語文上面打主意了。
我是這樣盤算的:雖然牛人比我理科牛很多,但是我好好學也不會特別差,題要是簡單,我也能有145+呀,題要是難,我不要壓軸題什么的,做好了前面也能穩住140,何況他們也不一定就拿得到145+不是么?理綜也是一樣的道理。
那么對于我的競爭對手來說,就算他們數學和理綜合起來超級超級幸運高我15分吧(何況這個可能并不高不是么?),那我只要保證當他們普遍語文在110左右的時候把語文弄到125以上,考慮到英語大家分數都差不多,很顯然,這樣的我就立于不敗之地了。
B、可行性:
于是我當時的任務變成了
1、考察把語文穩定的弄到125是否有可能行以及2、就算可能,我將會付出的代價——沒錯我是說時間。
在爭分奪秒的高三,如果我要為像語文這樣向來被認為不靠譜的科目投入相當的時間,那么我自然要確定這樣的投入是值得的。所以我開始研究語文試卷。
很多人都告誡我語文完全都是靠運氣,它不像理科那樣每一分的得失都是明晰的。老實說,我從一開始,就打從心眼里不相信這種話。學科自然是有其特色,語文主觀度大一點是很可以理解的,但絕不可能真的飄渺到了無跡可尋的程度。否則,語文老師是要以什么“標準”來進行出題這種活動呢?他們又是以什么標準來給出判分的答案呢。這是高考的題目,不可能是一個老師的拍腦袋就可以被決定的。一定有一個規則,一定有一個在那些出高考題的老師們心中公認的標準,而我的目標就是找到它,熟悉它,然后利用它。
我接下來會如實給你描述我的探尋過程。我當時手上有這么一些資料,它們都是隨處可尋的。首先當然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擬,規律的尋覓是要建立在大量的數據基礎上,不是么?其次是一本叫核按鈕的語文專題復習資料,這個是語文老師統一發給我們的,里面有一些基礎知識的整理,譬如?计匆翦e別字成語神馬的。雖然我估計很多書都有一樣的功能,但我覺得它還不錯,所以就不再另外尋覓折騰了,我手上的全部參考資料就是這兩個大部頭。
語文120的30分計劃
我聽說12級是課改前的最后一屆了,所以你們的題目大概和我們有所區別。不過我這里就只好拿我熟悉的卷子來說了,當時擺在我面前就是一個典型的課改前高考語文試題。
開篇就是12個選擇,4個語言常識(拼音錯別字慣用語病句)3個科技文閱讀,還有3個文言文閱讀,每個3分,合30分。
接下來是語言能力題,翻譯10分,詩詞8,背誦5,合23分。
然后是現代文閱讀,4個題,22分。
然后是語言應用,仿句類(對聯,續寫)以及應用類(書信排序縮寫擴寫),15分。
最后是作文,60分。
當我像這樣試著開始拆解語文的卷子,并且連續地看了好幾套題后,我隱隱約約意識到自己摸到了一絲出題思路的規則了,如果它們在我的研究下可以像數學那樣明晰呢?對于一個志在清北的人來說,125的數學是糟透了的,但是125的語文大家反而卻覺得很好。我意識到,語文是一個多么大的寶庫啊,我有整整的25分可以揮霍!就是從那個時刻起,我覺得我可以利用語文整出點事情來。
我當時的目標是,把失分最大額度控制在30分以內,然后,根據自己各個題目的掌握程度,我給它們分配了失分額,當然,這個是基于我自己當時的情況,
你們可以自己微調。
以下從最基本的要求說起,先說分值,具體怎么做我們再一個一個分析。
1、選擇題
首先,選擇題,我的最好目標是一個都不錯,最多允許錯一個,這就是3分。對我來說,我把這個3分放在前面的語言常識上,事實證明這個認知是正確的,我最終高考雖然分數有139,但是還是錯了拼音那個題,淚奔而去。當然可能大部分人會放在科技文閱讀吧,陷阱比較多。你也針對自己選一個吧!
選擇題屬于客觀題,針對性練習起來相對來說應該是最簡單的。在我的印象中,高三的時候老師大量應試化訓練也主要是針對選擇來展開的。
首先來看前四個基礎題,拼音和錯別字還有成語的應對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直接背,F在市面上那么多亂七八糟的參考書上都有比較詳細的總結,我看了一下覺得都差不多的。數一數其實也不多,各自也就200多組吧,太少了好么?考過GRE的我手拿紅寶書淚流滿面!一天就能搞定好么!說到底,其實這個和考GRE背單詞一樣,隨便哪本單詞書都差不多,重要的是要開始背,所以好好規劃一下,每天背一部分,速戰速決,最好一周內解決它。
病句相對不一樣一點,我們當時考綱上規定了是只考7類,于是我就整理了一下每類病句的典型錯法,看個十來句之后,也就明白它的套路了。以后考試的時候再出現,就可以立馬認出來。
然后是科技文閱讀?萍嘉拈喿x主要就是考察幾個常見的邏輯錯誤嘛,什么概念的縮小擴大轉移,這個其實和病句一樣的應對思路。參考書上也有分類總結,記一下固定的錯誤類型,然后針對每個錯誤類型練那么十來個就有感覺了,我到后期不是找不出來錯誤,反而是看著哪個都像錯的。
最后是文言文閱讀,文言文閱讀說到底是考察“翻譯”能力。你們仔細看,它就是考一個實詞,考一個虛詞,再考一個內容題。
實詞好多都是在課本里面出現過的,而且好多你自己套上去讀讀看通順不就判斷出來了。
虛詞的話,考綱上規定只會考固定的那18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每個的用法也就那么幾類,你翻下參考書把它們弄懂會死么?一個下午就弄完了,以后通過正常的做作業逐步鞏固就好。
最后一個內容題,其實根本不考主旨不考邏輯關系,考的還是看你讀懂沒有,
能讀懂大意就不會錯。
相關推薦:
- 如何提高語文成績有一些同學以為語文也跟數理化一樣,要不停地刷題。不是這樣, 語文是一個交際性的學科。我們在生活中觸目...
-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技巧語文針對性復習的可行性: A:為什么要復習語文? 我高一的時候語文成績不怎樣,雖然也過得去,但是和我自...
- 語文尖子生學習方法一、如何提高高中語文學習能力 文言文學習的規則。 文言加點詞釋又有三句要領:一看位置,二看詞性,三作解...